你好,请叫我基站。

基站就是我,我就是Base Station,一般特指“公用移动通信基站”,简称BS,基站就是给手机提供信号的。
基站初识
大部分人看到高耸的铁塔,以为这就是我的全部,臆想着塔顶那汹涌而来的辐射就像滔滔洪水倾泻而出一样,让人压抑地胆战心惊,夺路而逃。

上面这个东东只是铁塔和天线而已,只是基站的一个组成部分,基站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部分,还包括很多看不见的部分。

如下图

到了4G LTE时代,两层精简成了一层,变成了单独的eNodeB

eNodeB为例,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

天馈系统:信号是怎么发出的?

天线是用来收发信号的。它可以把从射频单元送来的信号聚焦在正确的方向上发送给手机,甚至还能像手电筒的光束一样,用信号形成的电磁波束来随着手机移动,精准发射。


这种我们叫美化树,一般在公园啊,树林等场景经常用这种。
农村,高速公路,高铁,景区等场景基本都是铁塔,这个是大众所熟知的基站。铁塔一般都建得比较高,目的是为了覆盖更远。

城市里面用的最多的是美化罩,就是在楼顶看起来像空调外机一样的东西。


当然,还有其他各种形状的美化罩,我就不一一列举了
住宅小区用的最多的是射灯天线,主要安装在住宅楼顶,看起来像灯罩,实际是天线,主要覆盖小区住户。

还有一种主要是运用到车库,过道等室内环境的。我们叫室内分布。天线是下面这种。

基站除了天线塔,还可以是下水道盖。

为什么会用美化树,美化罩,射灯等天线??一是为了城市美观,看起来和周围建筑协调一点。二是为了减少投诉,纠纷。有信号的地方就有辐射,有辐射的地方就有纠纷。如果没有信号,他们又会投诉说信号差,哎,深深地为各位优化工程师鞠躬。
射频单元:辐射的“万恶之源”
如果沿着天线连接的馈线一直往下捋的话,很快我们就能看到藏在天线背后的银色盒子,这就是射频单元。

那帮通信工程师一般不太爱说人话,喜欢把射频单元叫做:RRU,其英文为Remote Radio Unit,直译过来就是“远端射频单元”的意思,也可以叫“射频拉远单元”。国内很多人喜欢叫RRU,但是也有很多公司喜欢叫RRH, RFU, 其实都是说的相同或者近似的东西。



虽然从2G到5G,我们的技术越来越进步,能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,但是基站的辐射,却是在不断下降的。
为啥呢,因为基站变小了。
在2G时代,我们的基站是庞然大物,大概长这样。

为啥要修这么大,因为这一个基站,要覆盖10公里内所有的信号,信号发射器的功率必须很大。
但是到了5G时代就不一样了,因为频率太高,波长太短,绕射能力不足,一个基站控制的范围仅有100~300m,基站修大了也没用
因为功率大和功率小,都不影响覆盖范围的面积,所以每一个基站,都修的非常迷你。
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:
“5G基站只有一点点大,20公斤,就像装文件的手提箱那么大,不需要铁塔了,可以随意装在杆子上、挂在墙上;
我们还有耐腐蚀材料,几十年不会腐蚀,可以把5G装在下水道里。”
一个5G基站,大概只有这么一点大,看起来非常像路由器,实际上,他也就是一个略大一号的路由器。

这个5G基站的功率,非常小,小的可怜,只有10瓦,还不如一个灯泡耗能大,更比不上那些家用电器。
连功率都没有,自然没有什么辐射可言。
我们国家对通讯基站的功率设定的标准非常严格,远远高于美国和欧盟标准,仅40微瓦/平方厘米,而美国的标准,则是600微瓦,足足高出了15倍。

我们平时使用的电吹风,对着你脑袋的辐射大概是100微瓦/平方厘米。家里的无线路由器,在距离你1m左右的时候,辐射量大概是60微瓦/平方厘米。
电磁炉就更吓人了,当你距离电磁炉0.5m左右的时候,产生的辐射量是惊人的580微瓦/平方厘米。
为啥美国人把辐射标准定为600微瓦,我认为可能是因为美国人特别喜欢用电磁炉做饭。
而实际上,当你距离电器的距离拉长的时候,其辐射量是急速降低的,拉开个30厘米,辐射就出现了百倍的下跌。

所以,贴着你脑门的手机,对你的辐射量会远远大于基站,手机的功率的确很低,但是他离你的距离实在是太近了。
顺便说一下,当基站信号微弱的时候,手机会自动提升天线发射功率来捕捉信号,对你的辐射可能会达到50微瓦/平方厘米的级别。
这个数据略超国家标准,但是远低于欧美标准,所以你不用担心手机会对你造成伤害。
不过那些试图通过摧毁基站来降低辐射的人,就需要好好的补补脑子了,除非你不用电话,否则基站越弱,你受到的信号辐射越强,这是常识。
对了,在5G时代,同一个基站下,如果互相通信,基站将不再传输他们之间的数据,仅发送一个匹配控制信号,让这两部手机,自己互相传输信号。知道为啥这么做么?
因为你的手机,功率比5G基站的要大,信号传输更强更稳定,还省了基站的资源,多划算。
机房:无微不至的呵护
我们离开射频单元,沿着这个家伙的电源线一路向下,就到了一个机房最关键的部位——机房了。


基站通常都有一个机房,有的在大楼里某个不起眼的角落,也有的在室外,像下面这样,野外基站机房。

大家在铁塔下面通常会看到这样的小房子▼

有点像千年古墓啊。。。
以前的基站是运营商一砖一瓦砌起来的,不是很费事嘛。。。
所以,现在改成一体化站房了
就是这样▼

自带底座,吊机找个地方一放,就完事了(有的甚至自带轮子,可以拉着走)
基带单元:我的大脑
在机房内部的某个不起眼的机柜里,你可能会看到一个约十厘米高,不到半米宽的盒子,上面插满线缆,面板上有些绿色的LED灯在快速地闪烁着,伴随着风扇转动的嘶鸣声。

下图就是BBU正面图

一看就是不能淋雨的娇贵货色,所以,通常BBU都是放在室内(也就是机房里)。
BBU,就塞在机房的机柜里

机柜里可能还有机柜电源设备和传输设备
很容易辨认:
有很多红色黑色蓝色线(电源线)的,带很多开关拨扭的一般是电源设备
有很多光纤口、网口的,插了很多黄色光纤线之类的一般是传输设备

直放站
下面这个就是一种直放站
看上去和RRU比较像

还有这样的

直放站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中继器(Repeater)
放大上下行射频信号的
用来解决信号盲区弱区的覆盖问题
直放站主要是便宜,成本比一个基站要低很多
现在,直放站不是很多见
室内分布系统
室内的信号覆盖一直是一个很头大的问题,基站一般都建在楼顶啊之类的高处,人一旦进了楼里,手机就容易没有信号,尤其是地下室、停车场、还有电梯(标准的铁箱子,屏蔽效果妥妥的)
所以
针对室内环境,会专门布设室内分布系统
也就是业内常说的“室分”
“室分”其实也就是信号的二次中继和增强覆盖
从信源(例如微蜂窝基站或直放站)接出馈线
然后到各个房间或通道
再利用天线发出信号

和大家经常用的WiFi很像

大家经常在办公室头顶上看到的这个
像奶嘴一样的东东

就是“室分”的全向吸顶天线
▼有很多种款型▼

室分还会用到板状定向天线,挂墙安装

小型化基站
现如今
基站都在向小型化发展
一方面是因为不占空间(省租金=省钱)
另一方面也节能环保(省电=省钱)
最后部署更加方便快捷(省人工=省钱)
如果小型化的话
就是BBU和RRU合体
或者RRU和天馈合体,干脆,BBU、RRU、天馈一起合体
▼诺基亚的“背包基站”▼

以前打仗背电台,以后打仗背“基站”
啧啧啧~
总而言之,能有多小,就有多小
还有这个

是不是很像家里的WiFi路由器?它叫 Femto,英文意思是“千万亿分之一,毫微微”,它是一种低功率小范围覆盖的家庭基站。
曾经的小灵通
电信曾经有过小灵通,算是“半个移动业务”(大家应该还记得吧?)
小灵通的天线非常好认
就是这样的

不用数了,一共八根
对应小灵通的八个信道
不过现在小灵通已经退网了
一部分这样的基站被电信改造成LTE基站
正因为各大运营商如果自建基站,容易造成高昂的成本和资源浪费
所以我国成立了“中国铁塔”
专门负责基站站址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
三大运营商向它租借站址
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恶意竞争
省了不少钱和事
基站共址(就是好多基站堆在一起)
现在就比较常见了

好啦,基站的内容就先介绍到这里。
基站,是个受误解最多,但所有人都离不开的设备。
它一点都不神秘,也不可怕。
在它的背后,更有一群通信人的坚守。